孙海威的个人主页

标题: 2024年新观点:糖尿病居家逆转管理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1-11-29 08:52
标题: 2024年新观点:糖尿病居家逆转管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顾自17世纪中叶至今的300余年间的糖尿病治疗史中的所悟所得:糖尿病居家逆转管理

       人类有六百万年的演化史。而人类的胰岛素功能的演化中却始终遵循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论” 。比如:长期过度饮食不喜欢运动而造成的过度肥胖超重者其每天的胰岛素分泌量可以增加到500单位,而60公斤体重的正常人每天胰岛素分泌量约为50单位。这是“用进”的例证;又如:长期饥饿的个体,突然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后,会出现尿糖阳性,称之为饥饿性尿糖。饥饿性尿糖则是“废退”的例证。对于饥饿性尿糖的个体,通过连续三天的足量(每天大于250克)碳水化合物饮食,即可消除饥饿性尿糖的症状。这个三天的变化也是“用进”的例证。正常的胰岛素功能是需要每天足量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对胰岛β细胞产生一个适度的刺激才能发挥正常作用。同样,只要是自身胰岛素的功能被外来降糖药部分地替代了,那么“废退”问题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对于一个经(胰岛素或(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每一个节点的血糖都是自身胰岛素与外来降糖药联合作用的结果!当患者的血糖比较高时,使用降糖药可以明显地降低血糖,获得改善胰岛素功能的作用占主导。当患者的血糖临近正常或者正常的时候。这时候降糖药改善胰岛素功能的作用就相对比较弱,而作为外来药物的干预,获得对自身胰岛素功能的废用性减退的作用就相对大些。2008年,我发布一个PPT详细地记录了2型糖尿病人1480天的血糖检测记录,其中有1353天的蜜月期。有幸记录到连续三日的胰岛素撤药时的血糖数据,顺利进入蜜月期。与连续三天的足量碳水化合物饮食,即可消除饥饿性尿糖的症状的事实相符合。这说明使用外源性胰岛素和长期饥饿对于自身胰岛素功能来说都是“废退”的例证。所以说是“过度”的降糖药的使用,引发“废退”的危机,造成了自身胰岛素功能不能最大程度的恢复。不能最大程度地完成糖尿病逆转。以胰岛素治疗为例,什么方案才是最好的治疗呢?当血糖比较高时,一长三短应该是比较好的方案;当血糖临近正常或者正常的时候。那么这个一长三短就不是最好的方案了,脱不了“废退”的嫌疑!这时候首先要调整成一长两短,观测血糖。进而,调整成一长,或者两短(参见7“擒”7“纵”法),最终停药!具体的胰岛素治疗如何调整剂量参照:居家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逆转患者(本案例的诊断为1B<特发性1型糖尿病>其医疗难度是高于2型糖尿病的)。

1、回顾:17世纪中叶~1923年:前胰岛素时代的“饥饿”治疗历史
      1.1 在20世纪以前,除了发生在儿童和年轻人群中的1型糖尿病,对于我们现在定义为2型糖尿病的病例也有记载,这类病人通常家境富裕、超重或肥胖,在中年或老年阶段发病。无论是对年轻患者还是中老年患者,尽管医生常常会给予草药或某些具有毒性的化学药品,但饮食治疗是当时唯一的有效选择(见表1)。 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对于1型糖尿病和严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仅仅能够起到稍稍延缓病情恶化的作用。
     1.2 事实上,在17世纪,Thomas   Willis就开始用严格的饮食控制来治疗糖尿病,John Rollo 在1797年报告了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治疗肥胖糖尿病患者的成功案例。Rollo还会给糖尿病患者开具厌食药物,如锑剂。Apollinaire    Bouchardat则观察到在普法战争巴黎保卫战期间(1870-1871),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定量配给的情况下糖尿反而消失了。到了19世纪后期,Arnaldo Cantani以其无碳水化合物饮食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而出名,为了保证依从性,他将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尽管在这类饮食下,超重/肥胖病人的体重均得到减轻,但只有Rollo注意到了体重减轻与血糖改善的关系,他还观察到肥胖个体更易患糖尿病。
     1.3 Frederick J. Allen的饥饿疗法或许是最著名的糖尿病饮食方案,在胰岛素问世前的那段时间里,这种方法确实延缓了很多1型糖尿病孩子的病情恶化,使他们有机会等到胰岛素来挽救他们的生命,最好的例子便是伊丽莎白休斯。Francis G. Benedict与Elliot P. Joslin对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研究进一步证实了Allen的发现。

2、回顾:1797年英国医生John Rollo首次描述了由于治疗的原因导致糖尿病症状明显改善。--当时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饮食治疗。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糖尿病的饮食治疗---限制碳水化合物及蛋白和脂肪---由Cantani,Bouchardat和Naunyn进行了系统化研究!这也是当今糖尿病治疗中,控制饮食这一基本治疗原则的理论基础来源!由于当时的治疗手段和药物的缺乏,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数周至数月内均可致死。获取原著Rollo J. Account of Two Cases of Diabetes Mellitus, with Remarks. Ann Med (Edinb). 1797;2:85-105.

3、回顾:
     3.1 1869年德国 Paul Langerhans 发现胰岛并提出胰岛含有降血糖物质

     3.2 1889年德国Minkowski和Von Mering将狗胰腺切除引起糖尿病

     3.3 1906年,德国医学家乔治·佐勒尓Georg Ludwig Zuelzer尝试将胰腺组织的提取液注射于糖尿病患者,发现患者血糖水平下降,1908年相关文章发表。但在其后的大量动物实验中,部分注射胰腺提取液的实验动物发生了严重的抽搐,胰腺提取液在临床的实验应用也宣告终止。

     3.4 1909年,比利时医学家Jean de Meyer切除了大量实验狗的胰腺,并系统观察、监测这些实验动物的血糖及尿糖水平,并仔细分析了胰岛本身所分泌的物质,确定了胰腺分泌物中含有降低血糖的物质,并将此物质命名为Insulin“胰岛素”。

4、回顾:
     4.1 1913年Allen在可治愈的糖尿病的文献1913年综述中,引用了 Naunyn所说:糖尿病可以治愈,但是这种情况很少。Allen描述了“可治愈的糖尿病”:像其他人一样摄入通常数量的淀粉和糖,并象他生病前一样长期维持血糖正常。当时的病例的治疗主要是控制饮食。获取更多Allen,F.M. Studies Concerning Glycosuria and Diabetes.1179 pp. Boston: W.M. Leonard,1913.

     4.2 1916年,罗马尼亚生理学教授尼克拉·帕莱斯库Nicolas Paulesco开始胰腺分泌物提取的实验研究并获得成功,他称提取液为Pancrine。遗憾的是,Nicolas Paulesco并未将该提取液应用于临床并确定其降低血糖的临床疗效。

5、回顾:
1921年: 加拿大Banting和Best提取胰岛素。通过结扎狗胰管,从萎缩的胰腺组织中提取物具降糖作用,并成功地完成了人类第一次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试验。

     5.1 1920年10月,加拿大外科弗雷德里克·班廷(Frederick Banting,1891-1942)在研究一份病例报告时偶然发现,胰腺导管结石的患者在分泌消化液的其他消化腺体萎缩后,分泌胰消化液的胰岛细胞仍然存活良好。受此启发,Banting大胆提出:如果模拟结石阻塞的状况,结扎胰腺导管,待其他消化腺体萎缩后,再提取胰腺的分泌物,是否可以提取高纯度的“胰岛素”? Banting的设想引起了多伦多大学生理学教授J. J. R. Macleod的重视。这位教授指导Banting和其学生Charles H. Best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5.2 1921年7月,Banting和Best制成了第1份呈粉红色的“高纯度”胰腺提取液,将此提取液注入去胰腺的糖尿病犬体内后,实验动物的血糖水平明显下降。其后,在生物化学家James B. Collip的帮助下,他们改进了胰腺分泌物提取、提纯的方法,制备出在当时看来纯度最高的胰岛素。

    5.3 1922年1月,Banting开始早期胰岛素的临床研究,在一位患有糖尿病且生命危重的14岁男孩身上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胰岛素治疗,并获得巨大成功。这位男孩叫Leonard Thompson,在1月11日进行了第一次注射后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怀疑与杂质有关,Collip继续大显身手,迅速对提取液进行了进一步纯化,并于1月23日进行了第二次注射,在新治疗手段的帮助下,Thompson的血糖下降至正常水平,尿糖以及尿酮体消失。这一实验治疗开创了人类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先河。在胰岛素的帮助下,Thompson又健康的生活了13年,最终因肺炎去世。】

6、回顾:1923年: 世界上第一支动物胰岛素上市。其后,许多糖尿病人,经胰岛素降糖治疗后,患者自身胰岛素功能有很大提高,甚至不用任何药物,血糖也能长时间的维持正常。
(由于高血糖毒性快速解除,出现了蜜月期的患者。)

7、回顾:1925年John报告了2例(一例是经胰岛素治疗另一例为单纯的饮食控制)自发性消失的糖尿病。获取原著http://www.dm-honeymoon.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extra=

8、回顾:1930年LEYTON,O医生报告了9例糖尿病蜜月期的病例。获取原著http://www.dm-honeymoon.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extra=page%3D1

9、回顾:1939年Newburgh and Conn报告了肥胖糖尿病患者减重后糖尿病消失!同时,学术界认为肥胖的糖尿病与平常所说的糖尿病是不同的病!减重不单单是依靠控制饮食来完成,增加运动同样也能获得减重的效果。
(以后慢慢形成了胰岛素依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进一步演化成今天的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的分类)。获取原著Newburgh, L. H., and Conn, J. W. New interpretation of hyperglycemia in obese middle-aged persons. J.A.M.A. 112:7-11,1939.

10、回顾:1957年Harwood报告了一例24岁的学生,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胰岛素治疗3个半月后,因低血糖停用胰岛素近2年时间,同时血糖保持正常水平。获取原著Harwood, R.: Severe diabetes with remission, N.E.J.M., 257:257-261, Aug. 8, 1957.

11、回顾:1960年HAINING报告了一名62岁的女患者因糖尿病酸中毒昏迷经胰岛素救治后,胰岛素停药后保持6年的良好控制。该患者在今天是属于1型还是2型还很难定论!获取原著http://www.dm-honeymoon.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extra=

12、回顾:1982年P Vague, J P Moulin报告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敏感性的缺陷在血糖水平正常20h后可得到改善. 获取原著http://www.dm-honeymoon.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extra=page%3D1

13、回顾:1995年
由于法国糖尿病学家Jean Sterne不畏惧苯乙双胍退市的阴影,锲而不舍地探索研究了20余年后,最终将已于1929年问世
二甲双胍在美国成功上市。获取更多磺脲类、双胍类的信息 http://www.dm-honeymoon.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extra=page%3D1

14、回顾:1997年以色列Cerasi E医生的蜜月期报告: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治疗可诱导出长期血糖控制良好而不需使用任何降血糖药物的“蜜月期 ”。在原著中,Erol Cerasi说:“To conclude, the proposed transient insulintreatment has the merit to induce long-term metabolic control, reminiscent ofthe "honeymoon" period(蜜月期) of type 1diabetes, reducing simultaneously the two factors incriminated for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hyperglycemia and hyperinsulinemia.”. 这个时期,1型和2型糖尿病的概念已经被官方确定!1997年Erol Cerasi的报告中说:reminiscent of the"honeymoon" period of type 1 diabetes。这是历史的进步和延续!2型糖尿病的蜜月期的概念就顺理成章走进了历史的舞台里!获取原著http://www.dm-honeymoon.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extra=page%3D2

15、回顾:2001年Del Plato和Tiengo的研究认为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恢复是长期缓解(蜜月期)的重要指标。获取原著http://www.dm-honeymoon.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2&extra=page%3D1

16、回顾:2007年针对胰岛β细胞的功能我提出了二型糖尿病的跷跷板假说

17、回顾:2008年,我发布一个PPT详细地记录了2型糖尿病人1480天的检测记录,其中有1353天的蜜月期。有幸记录到3日完整的胰岛素撤药时的血糖数据。顺利进入蜜月期2型糖尿病之1480个日夜!(数据发布日期;2008-12-11)

18、回顾:2009年,我发布一贴:“2型糖尿病的“蜜月期”--糖尿病的治疗新思路和新目标!”把对糖尿病的治疗要求提高到了极致!可惜当时得到的赞同极少极少。http://www.dm-honeymoon.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lastpost

19、回顾:2021年提出在控食、运动、减重、降糖药、胰岛素、糖毒性和糖尿病蜜月期这些耀眼的火花中,我惊奇地发现糖尿病蜜月期才是最闪亮的一面!也是深入探究糖尿病的最佳入口。http://www.dm-honeymoon.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extra=

20、思考:发自心灵深处的疑问:有效的胰岛素治疗都100年了!糖尿病为什么没有灭绝?  在武侠小说的江湖里,胰岛素好比是一件神兵利器(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是良药,用得不好是毒药)!而迫切需要的是一本与之相匹配的神级剑谱。我以为此文:居家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逆转患者 可堪当剑谱一用。

21、回顾:
2型糖尿病人已经错过了13年前:进入蜜月期!还能再错过今天的:2型糖尿病的逆转吗?我于2022年发布一个:2022年之2型糖尿病人绝不可错过:2型糖尿病的逆转 .mp4(小视频)

糖尿病居家逆转管理

微信号:Shw20220101  微信认证口令:糖尿病N年
入选人群:
2、口服降糖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逆转患者。(参照上述胰岛素治疗的原则调整口服药)
入选条件:
1、糖尿病史5年以内或10年以内者。
2、糖尿病史较长且自身胰岛素功能尚好者。
糖尿病居家逆转评估:
需要上传资料目录:
病史、身高体重、血尿常规、空腹和餐后2小时静脉血糖和C肽、糖尿病相关抗体、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
尿肌酐、血肌酐和尿素氮、血尿酸、血脂、心电图、心及周围大血管彩超、眼底影像、肌电图、其他相关项目。

000.png (33.82 KB, 下载次数: 3628)

000.png

作者: admin    时间: 2021-11-29 14:14
2021年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年份!
2021年5月中国专家在北大糖尿病论坛期间召开定稿会讨论的《2型糖尿病逆转中国专家共识》。
2021年8月30日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布的《共识报告:有关2型糖尿病缓解的定义和解释》。
2021年9月30日发布《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
经过12年的沧桑变换、岁月更迭。原先的梦想终于成真了!12年前我曾经发过一贴:2型糖尿病的“蜜月期”--糖尿病的治疗新思路和新目标!新的治疗思路+新的治疗目标必将产生新的2型糖尿病的发作模式:新诊断2型糖尿病经过强力组合的强化治疗进入“蜜月期”10年、或者更长时间(甚至终身!),直到再次出现高血糖表现,再次给予强力组合的强化治疗进入“蜜月期”10年,如此重复循环!那样对于2型糖尿病来说,在其一生中,2型糖尿病的反复短期发作也就是2次、3次、4次、5次......就象一个普通感冒一样!
此贴于2009年1月18日在丁香园内分泌板块原创首发,当时浏览量过万,跟帖也超百,是当时的精华帖!可惜后来被删帖了!然而,糖尿病诊疗的历史车轮正实实在在地压在2021年的今天,以肯定2型糖尿病逆转或缓解的姿态来肯定那个以往的帖子:2型糖尿病的“蜜月期”--糖尿病的治疗新思路和新目标! (这个链接仅仅保存下来很少一部分原帖的内容!)
当年我初发此贴时,颇有微词!支持者少,反对者多!令人心痛。回首看看这个过去的12年!每年以新增120万多的糖尿病人的速度实现了正增长!累计这12年的新增糖尿病人多达1400 多万!如果这1400多万人都处在糖尿病蜜月期那又是怎么样的一道风景线?可是一个正确的治疗理念不能被接收!而有缺陷的理念却“春风得意马蹄急”!必然出现这个令人心痛的结局。值得欣慰的是:来自万方医学网数据,以“糖尿病”AND“蜜月期”搜索结果中,自2009年1月18日以来,新增有55篇相关文献发表,已经有更多的同行关注糖尿病蜜月期了。在这12年里,我们的团队专门建立了“糖尿病蜜月网”。我们学习了自1797年以来的225年中,从首次有文献记录到今天的糖尿病治疗史,了解到前100多年,主要是饮食和运动治疗。后100多年的糖尿病治疗可谓是火花四射、婀娜多姿!收录了自
1913年以来108年间部分经典的记载糖尿病蜜月期的文献。我们惊奇地发现在控食、运动、减重、降糖药、胰素、糖毒性和糖尿病蜜月期这些耀眼的火花中糖尿病蜜月期才是那个最闪亮的“仔”! 也是入探糖尿病的最佳入口
12年前我们就认定:糖尿病的蜜月期才是2糖尿病的新治疗目标,我们一直专注导进入蜜期的治疗。12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技术突破。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地将仅有糖尿病相关抗体阴性的患者诱导进入蜜月期,实现糖尿病的缓解或逆转。根据《2型糖尿病缓解中国专家共识》中,T2DM逆转的必要条件——ABCD评估。A:糖尿病相关抗体阴性。B:BMI》25。C1:空腹C肽》1.1ug/L, 餐后2hC肽》2.5ug/L; C2:评估心脏、肾脏及视网膜并发症。D:病程《5年的2型糖尿病缓解几率高。我们的病例:A:糖尿病相关抗体阴性。B:BMI=19.6。完成逆转时,体重增加5kg, BMI:21.1。C1:空腹C肽:0.5ug/L, 餐后2hC肽:1.1ug/L; C2:评估无明显心脏、肾脏及视网膜并发症。D:初诊患者。远程精准治疗特发性1型糖尿病一例报告加入远程精准治疗糖尿病协作项目可以获得邀请码及阅读权限)。另外,还有惊喜:我们掌握的糖尿病蜜月期患者,最大的年龄为90岁(还在继续蜜月中),最长时间为23年(还在继续蜜月中),蜜月期升级为蜜生世的梦想也指日可待!
我们的治疗理念:只要是糖尿病相关抗体阴性的患者,都可能实现糖尿病的缓解或逆转。(当然医从性差者难度较大!--这种个别患者也是存在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21-11-30 09:43
远程精准治疗糖尿病的模式:
我们收治了一位特发性1型糖尿病(1B)合并糖尿病酮症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一个圣美迪诺动态葡萄糖检测探头无痛植入患者的左上臂外侧,探头通过蓝牙把实时葡萄糖的检测数据传给患者手机,手机再经过本地通讯网络上传到云数据中心,我们即可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看到实时葡萄糖检测数据。从而实现了对患者的远程精准治疗。经过历时9个月的治疗,目前胰岛素已经全部停药3月。空腹血糖为4.92mmol/L,糖化血红蛋白:5.4%,酮体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失。现将本例分享给大家,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够关注这种远程精准治疗糖尿病的模式。

作者: admin    时间: 2022-4-29 16:17
漫谈“2型糖尿病的逆转”!
2021年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
2021年5月《2型糖尿病逆转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2021年8月30日《共识报告:有关2型糖尿病缓解的定义和解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布。
2021年9月30日《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发布。由此!以往所认为的:2型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而且不管是如何治疗用药患者的胰岛素功能都是进行性地不可逆地下降的说法受到了挑战。T2DM管理理念由过去的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现已转变为糖尿病逆转!专家共识:力求糖尿病逆转才是真正的为糖友着想。我也认为:不管使用那个什么什么样的降糖新药将获得“更大的心脑肾等等重要脏器的受益”都不如糖尿病逆转糖尿病逆转带来的“心脑肾等等重要脏器的受益”更大!T2DM患者,如果你错过了糖尿病的逆转,那么就可能是真正地错过了一个美好的人生!
2型糖尿病的逆转是2021年才正式确认的新名词!它与我们过去常常说到的而又很敬畏那个叫做“2型糖尿病的蜜月期”的名词实际上是一回事。本质上都是患者的胰岛素I相分泌功能恢复!
13年前我曾经公开发过一文:2型糖尿病的“蜜月期”--糖尿病的治疗新思路和新目标!文中描绘了一个崭新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模式:新诊断2型糖尿病经过强力组合的强化治疗进入“蜜月期”10年、或者更长时间(甚至终身!),直到再次出现高血糖表现,再次给予强力组合的强化治疗进入“蜜月期”10年,如此重复循环!那样对于2型糖尿病来说,在其一生中,2型糖尿病的反复短期发作也就是2次、3次、4次、5次......就象一个普通感冒一样!
初发此贴时,颇有微词!支持者少,反对者多!令人心痛。回首看看这个过去的13年!累计新增糖尿病人多达4000 多万!如果这4000多万人都能以糖尿病蜜月期为治疗目标!那又是怎么样的一道风景线?在这13年里,我们专门建立了“糖尿病蜜月网”。学习了自1797年以来的225年中,从首次有糖尿病治疗的文献记录到今天的糖尿病治疗史,了解到前100多年,主要是饮食和运动治疗。后100多年的糖尿病治疗可谓是火花四射、婀娜多姿!收录了自1913年以来108年间部分经典的记载糖尿病蜜月期的文献。我们惊奇地发现在控食、运动、减重、降糖药、胰岛素、糖毒性和糖尿病蜜月期这些耀眼的火花中,糖尿病蜜月期才是那个最闪亮的“仔”! 也是深入探究糖尿病的最佳入口。
说到2型糖尿病的逆转,糖友们必然会特别关心“逆转”到底会持续多久?这里还有惊喜:我们掌握的糖尿病蜜月期患者,最大的年龄为90岁(还在继续蜜月中),最长时间为23年(还在继续蜜月中),蜜月期升级为蜜生一世的梦想也指日可待!如此!说2TDM能治愈还是不能治愈又有何意义呢?我个人认为能够逆转达到“蜜生一世”的效果就是“治愈”!
作者: admin    时间: 2024-2-26 18:02
历经12年沧桑变换、岁月更迭!终于梦想成真:2型糖尿病反复发作将像普通感冒一样了。
如果你错过了糖尿病的逆转,那么就可能是错过了一个美好的人生!
T2DM管理理念现已转变为糖尿病逆转!专家认为:力求糖尿病逆转才是真正的为糖友着想。
为了大力推动糖尿病逆转的进程,我们倡议更多的同行加入到我们的远程精准治疗糖尿病协作项目中!因为
远程精准治疗糖尿病的模式能够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完成糖尿病逆转!

微信号:Shw20220101 通过口令:远程精准
倡议! 以远程精准治疗的模式,依托本地二或三级医院
把135万张糖尿病的监护病床搬进千家万户。

背景:据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布截上2021年3月底全国三级医院有3044家二级医院有10483家,合计:13527家。只需要每家医院按照远程精准治疗模式治疗100例即可。
患者入选条件:
1、熟悉智能手机使用  2、熟悉指血测血糖 3、 医从性好
参考文献:远程精准治疗特发性1型糖尿病一例报告




欢迎光临 孙海威的个人主页 (http://www.dm-honeymoo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