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闪亮的一面是糖尿病的蜜月期——最耀眼的火花是控食、运动、减重、降糖药、胰岛素和糖毒性
1797年英国医生John Rollo首次描述了由于治疗的原因导致糖尿病症状明显改善[1]。--当时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饮食治疗。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糖尿病的饮食治疗---限制碳水化合物及蛋白和脂肪---由Cantani,Bouchardat和Naunyn进行了系统化研究!这也是当今糖尿病治疗中,控制饮食这一基本治疗原则的理论基础来源!由于当时的治疗手段和药物的缺乏,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数周至数月内均可致死。
1913年Allen在可治愈的糖尿病的文献1913年综述中,引用了 Naunyn所说:糖尿病可以治愈,但是这种情况很少。Allen描述了“可治愈的糖尿病”:像其他人一样摄入通常数量的淀粉和糖,并象他生病前一样长期维持血糖正常。当时的病例的治疗主要是控制饮食。
1921年: 加拿大Banting和Best提取胰岛素。
1923年: 世界上第一支动物胰岛素上市。其后,许多糖尿病人,经胰岛素降糖治疗后,患者自身胰岛素功能有很大提高,甚至不用任何药物,血糖也能长时间的维持正常。(由于高血糖毒性的快速解除,出现了蜜月期。)
1925年John报告了2例(一例是经胰岛素治疗另一例为单纯的饮食控制)自发性消失的糖尿病。
1939年Newburgh and Conn报告了肥胖糖尿病患者减重后糖尿病消失!同时,学术界认为肥胖的糖尿病与平常所说的糖尿病是不同的病!减重不单单是依靠控制饮食来完成,增加运动同样也能获得减重的效果。(以后慢慢形成了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的分类)
1957年Harwood报告了一例24岁的学生,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胰岛素治疗3个半月后,因低血糖停用胰岛素近2年时间,同时血糖保持正常水平。
1960年HAINING报告了一名62岁的女患者因糖尿病酸中毒昏迷经胰岛素救治后,胰岛素停药后保持6年的良好控制。
1995年由于法国糖尿病学家Jean Sterne不畏惧苯乙双胍退市的阴影,锲而不舍地探索研究了20余年后,最终将已于1929年问世的二甲双胍在美国获准上市。
1997年Erol Cerasi报告:在部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治疗可诱导出长期血糖控制良好而不需使用任何降血糖药物的“蜜月期 ”
2001年Del Plato和Tiengo的研究认为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恢复是长期缓解(蜜月期)的重要指标。
长期以来我们研究糖尿病的重点聚焦在胰腺的β细胞功能上!同时设计了多个大型循证医学研究,可是结果却不能令人满意!近年糖尿病的研究热点开始指向肝细胞和肠道菌群失调。有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调可以导致肥胖、脂肪肝、高血脂、胰岛素抵抗、肝细胞的损伤、炎症、糖尿病。而肝细胞的损伤、炎症、胰岛素抵抗以及脂肪肝又导致糖尿病!菌群失调时肠道有害菌数量增加可产生大量的毒素、致炎性物质、致癌物质,并且启动了异常的脂代谢径路!经过门脉系统,直达肝脏并造成对肝脏的损伤!进而左右着糖尿病的进程。那么,在以往的糖尿病治疗中,我们谨遵糖尿病指南所刻意关注的以胰腺β细胞为中心的治疗策略,是不是先天就存在着一个缺陷呢?我们不得不疑惑:以胰腺β细胞为中心的治疗策略是个芝麻吗?以肝细胞和肠道菌群失调为中心的治疗策略又是个西瓜吗?或许,借用***时代的一句名言: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在糖尿病治疗的这个大舞台上,肠道菌群失调真的会是个纲吗?糖尿病蜜月期固然是最闪亮的一面!然而,毕竟所占人数比例太少!控食、运动、减重、降糖药、胰岛素和糖毒性确实是最耀眼火花!尽管近100年来,糖尿病的研究认识及药物发生很大的改变!但是,作为糖尿病最闪亮的一面:蜜月期却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着。我们还有幸的发现:多运动这枚耀眼火花跟糖尿病蜜月期的关系更加亲近!多运动对糖尿病的益处已成定论!当前能够处在糖尿病蜜月期的患者多“有着惊人的爱好运动的习惯!”多运动还有利于提高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及治疗脂肪肝,多运动还可以提高肠道内的双歧杆菌数量!改善肠道菌群失调。这是巧合吗?让多运动的糖尿病人同时具备一个健康的肠道环境和优良的肝细胞环境!也让多运动的糖尿病人生活在蜜月期里!换言之,优先建立一个健康的肠道环境和优良的肝细胞环境!将更加利于糖尿病进入蜜月期!
[1] Rollo J. Account of Two Cases of Diabetes Mellitus, with Remarks. Ann Med (Edinb). 1797;2:85-105.
|